谈教育尚早-第十九届国学冰雪冬令营老虎营长手记1
来源:长春市朝阳区华育天下经典教育学校 日期:2020-01-12 16:01:42 点击:1805 属于:通知通告
经常有家长给我留言:你多教育教育孩子。
我笑笑。绝大多数孩子,谈教育尚早。
大课间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。
玩得汗巴流水。玩得回到童年。

有个小个女孩动作缓慢,没自信,容易哭。
我看着她游戏。她拍球。
拍一个,再拍一个,球跑了。
她再拍。一、二,球又跑了。
我教她。站住,蹲好,手放平,劲儿使匀。
她试了一下说,我不行。
我说你行,你肯定行。
她又拍。拍完两个,球还在控制范围,不过她来不及拍第三下。
我鼓励她,我说很好,马上就可以拍三个了。
她又努力,不行。再努力,终于拍了三个。
我恨不得放鞭炮。提高嗓门喊,你做到了!你行,你还能拍第四个!
她继续。拍两个的时候多,偶尔能拍三个了。
后来有一次拍到四个。
她鬓角全是汗水,她说我累了。不过她显得很有活力。
我说你这十天就拍球,每天增加一个,到第十天,增加到十个。
我知道这孩子动作缓慢,不自信,不独立,经常赖赖唧唧。不过,谈这些太早了。
这孩子的房子缺了块运动的地基。
这时候你教育她,跟她讲大道理,不如陪着她玩,帮着她找到自信。
有个虎头虎脑的干净男孩第一天下午就哭了。
吃晚饭时,他在餐桌上哭了。说不吃饭了。想妈妈。
这样的孩子我都尊重他的选择。
我告诉他,我办营19届,最多的孩子哭过10天,不吃饭的孩子最多两天没吃。
哭声经常是弱者的依赖。
为了减少依赖,我通常先告知他们“记录”。
他们比对过“记录”,通常会放弃依赖。
中国人怕哭。我办冬令营倒希望看到孩子哭。
一个会哭的孩子起码不压抑。一个爱哭的孩子起码动力十足。
我们都希望培养“自理自立自强”的“三自孩子”,却常常忘了之前还有“一自”——自我。
如果哭声不是依赖,而是展现自我,那是受欢迎的事儿。
允许,之后认可,鼓励,赞美。这个必要的过程是有顺序的。
我们有不少家长知道鼓励和赞美重要,不过并不“允许”。
带着操控的鼓励和赞美,像塑料花,激发不了孩子蝴蝶样轻灵的自我动力。

大课间游戏,那个哭男孩要求进班级写作业。
我知道他只是不好意思当众哭。
这点羞耻心,就是他绝地反击的支点。
我允许这个男孩用这种方式继续“想妈妈”。
我教那个小女孩拍球时,哭男孩跑来报告,说两个男孩在班级里打起来了。
你会不会觉得很意外?一个“想妈妈”想到不吃饭的孩子,却能如此担当。
这就是孩子。他们内心有千万条路,同时奔驰着不同的情绪。
一个高明的道路疏导者,知道该为哪条路扳道岔。
我进班级一看,刚才玩的挺好的两个男孩正气势汹汹的对视。
我让他们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说话。
这么做有两个好处。
一、用游戏淡化他们的冲突感。
孩子们,尤其是小学的孩子们没有绝对的冲突。
他们所谓的冲突,只是探究边界的尝试。
二、让他们学会规则意识。
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,他们跟同学相处不好,主要因为没有规则意识。
做什么时候都按自己的来,占别人道的时候觉得理所应当,还不断按喇叭,不干仗才怪!

经过分别讲述,“案情”基本浮出水面。
神经大条的男孩跟帅气男孩玩。两个人玩的挺好,闯进来其他几个人。
在众多人游戏中,另外的孩子把神经大条男孩用皮筋缠起来。
大条男孩发怒了,冲着帅气男孩发泄。
帅气男孩用皮筋绷了大条男孩,于是战火点燃。
我听完案情笑了。
我对大条男孩说,冤有头债有主,你被绑起来了,你不找那些人,你找他干什么?
我说你就像头疯牛,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,还分不清目标,谁穿红色的,你就顶谁!
他听完笑了。
我说那个帅气男孩,你明明知道疯牛来了,不知道躲,又不能告诉疯牛顶错了,反倒自己也传染了疯牛病。
他听完也笑了。
我让他们握手言和,冰释前嫌。
两个孩子出门前对我说,你说的太搞笑了,你可以去说相声了。
我相信,明天大课间,他们还会跟彼此玩的很疯狂。
大条男孩在学校经常跟同学起争执。
同学告老师,老师找家长。问起来他跟同学争执的事儿,他觉得没什么事儿啊。
帅气男孩是姥姥带大的,身上缺点阳刚气,他应该学会独立做选择。
在他真正独立前,他会因为不会选择,犯一些错误,这是应该允许的“代价”。
我知道这两个孩子需要持久的教育,不过,在他们这样的成长阶段,教育为时尚早。
他们更应该做的,是充分的释放自己,在与他人的碰撞磨合中去体会规则和边界。
这样的阶段,你一遍遍给他们讲要跟小同学好好相处,又有多大的意义呢?

一个10天的冬令营,我分成三个阶段,释放、导正、塑形。
每个孩子身上,都背着五个包袱:非人力理解因素、遗传因素、社会因素、家庭氛围因素、家庭教育手法因素。
只有让孩子们先放下包袱,才有可能教会他们轻装上阵。
只要大地不被破坏,环境通常不会太差。
只要家庭氛围和谐,孩子通常不会太差。
只要妈妈性情平和,孩子通常不会太差。
可惜的是,这个社会太短视,太忙碌,太着急要结果。
于是一百多年不学经典,无法链接祖宗的智慧和德行。
强调男女平等,女性出外打拼,逼自己成为女汉子女强人,错过了陪伴孩子的关键期。
家家强调教育,不希望输在起跑线上,家家都急于求成,不问病因,四处求神仙药,害得孩子们吃了很多“冤枉药”。

教育是大事:建国军民,教学为先。
教育是讲次第的事儿: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
但现代这个时代,面对这些过分“欠账”的孩子,我认为谈教育尚早。
我给家长们的建议是,少教育,多陪伴。
只有参与孩子的游戏和成长,你才能发现他的地基缺锌还是缺钙。

【华育天下】创立十年来
形成完备服务体系
包括:
形成0-3岁中式胎早教
3-6岁国学幼儿园
6-13岁国学冬夏令营
打电话13704361505(同微信),咨询路校长